為期兩個月的首屆韓國首爾城市建筑雙年展于2017年11月5日正式結束。本次展會以“即時共有空間”(Imminent Commons)為主題,探討了共有空間對于城市的意義。本次雙年展的重點之一,是對已有的建筑設計進行改造和再利用。這一項目的出現,為人們今后提供了更多思考日常生活與建筑設計關系的素材。無論是由知名建筑師扎哈?哈迪德(Zaha Hadid)設計的東大門設計廣場,還是“空中花園”上種類繁多的植物群,首爾用著自己的方式向自己、向世界展望著未來。作為韓國的首都,首爾也借著這次機會,回顧和彌補自己過去所犯下的錯誤。
人們常說,在世運商街(Sewoon Sangga)里可以找到制造一艘“核潛艇”的所有材料。這條貫穿著首爾市中路區的商業街將建筑學與生態學結合在了起來。它曲曲折折,形似巨廈。這條將近1.6公里長的商業街卻又好似一支由大群汽輪編制成的“護航艦隊”,這也就難怪人們為什么會有開頭的說法。對于這種說法其實還有另一種詮釋,那就是在這條街上幾乎什么都可以買到。在密密麻麻的商鋪間,有人拿著切割機切割著厚厚的金屬板,還有的人在焊接鋼管。在二層的商鋪,銷售著各色的鏡頭和監控探頭。還能時不時聽到工人焊接電路板的聲音。這里的一切就像是萬花筒一般讓人眼花繚亂,這里面甚至還有花農在和代理人談著生意。有賣音像制品的,更有售賣假冒壯陽藥的。
這個建筑群由建筑師金壽根(Kim Swoo-geun)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設計,這一設計在當時也一度成為韓國現代主義建筑的代表之一。整個建筑群恍如一個獨立的小世界,提供了包括住房、辦公、商業、餐館在內的各種服務。同時還設有學校、旅店、護理中心和影院等設施。在其他的文化娛樂方面,建筑群中還設有圖書館。適合不同宗派的各式教堂和各種空中運動場也分布其中。所有的一切都在日夜不停地運作著,就好像是動畫電影中的煉金工廠一樣,不斷地發出嗡嗡聲。